聯系電話 0731-89745001
粉煤灰源于電廠煤粉爐煙道氣體中收集的粉末。按煤種分為F類(低鈣灰)和C類(高鈣灰),具有一定的活性、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。在混凝土生產中使用粉煤灰,既能減少水泥用量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,又能減少環境污染、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。因此,在粉煤灰混凝土生產、砂漿制品等方面得到大量的利用。粉煤灰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等的產品質量,提高檢測的準確性,有利于實現對粉煤灰質量的有效監控。現行的粉煤灰性能檢驗標準主要為GB/T1596《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》。它的物理檢測指標主要有細度、需水量比和安定性。筆者通過實踐,總結了在檢測這些性能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。
1
檢測項目
1.1 細度
在試驗前,粉煤灰應在105~110℃的溫度下烘至恒重,并放在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。
天平量程≥50g,最小分度值≤0.01g。試驗篩為45μm方孔篩。(一般篩析150個樣品后進行篩網的校正)。修正系數應在0.8~1.2范圍內,當修正系數超出0.8~1.2范圍時,應更換試驗篩,并應經常清洗試驗篩(因45μm方孔篩篩孔較小,根據我們的經驗,一般篩析不應超過5個樣品)。
檢查噴嘴上口與篩網間距離是否在2~8mm之間,因為距離太小容易造成噴嘴不動或者磨損篩子;距離太大容易造成壓力下降。
用負壓篩測試細度時,負壓需保持在4~6MPa,篩座一定要轉動靈活。剛開始試驗時,要用小木棒輕輕敲打篩蓋,使樣品不要吸附在篩蓋上,3min后篩析停止后,觀察篩余物,如出現顆粒成球、黏篩或有顆粒沉積在篩框邊緣,用毛刷將顆粒輕輕刷開將定時開關固定在手動位置,再篩析1~3min直至篩分徹底為止。
試驗完畢后,要把篩網和篩子邊緣的篩余物全部移入蒸發皿中,并防止毛刷上的毛絲掉入篩余物中。
定期檢查負壓篩的密封狀況,并及時清理收塵布袋。以防壓力下降。
1.2 安定性
C類粉煤灰要進行安定性試驗。它的檢驗方法應按照GB/T1346-2011《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、凝結時間、安定性檢驗方法》的試驗方法操作。因為2011版標準與2001版標準在操作過程中有較大的變化,所以要注意操作方法的改變。
做安定性試驗必須先找到標準稠度用水量。標準稠度用水量有兩種方法:標準法和代用法(不變水量和調整水量)。建議新進人員采用代用法中的不變水量法,因為這種方法比較簡單,一般做兩次就能找到標準稠度用水量。兩種方法試驗前必須做到: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;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;攪拌機運行正常。
(1)標準法: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,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,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,然后在5~10s內小心將稱好的350g水泥和150g粉煤灰加入水中,防止水和水泥濺出。拌和時,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,升至攪拌位置,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,停15s時,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及粉煤灰漿刮入鍋中間,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。
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步驟:拌和結束后,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及粉煤灰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,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拍打超出試模部分的漿體5次,以排除漿體中的孔隙,然后在試模上表面約1/3處,略傾斜試模分別向外輕輕鋸掉多余漿體,再從試模邊沿輕摸頂部一次,使凈漿表面光潔。在鋸掉多余漿體和抹平過程中,注意不要壓實漿體。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,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,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及粉煤灰凈漿表面接觸,擰緊螺絲1~2s后,突然放松,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及粉煤灰凈漿中;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,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,升起試桿后,立即擦凈。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.5min內完成。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(6±1)mm的水泥及粉煤灰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。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及粉煤灰的標準稠度用水量(P),按水泥及粉煤灰質量的百分比計。
(2)代用法:采用代用法測定水泥及粉煤灰標準稠度用水量,可用調整水量和不變水量兩種方法的任一種測定。
采用調整水量方法時拌和水量按經驗找水。采用不變水量方法時拌和水量用142.5mL。
拌和結束后,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及粉煤灰凈漿裝入錐模中,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在漿體表面輕輕插搗5次,再輕振5次,刮去多余的凈漿。抹平后迅速放到試錐下面固定的位置上,將試錐降至凈漿表面,擰緊螺絲1~2s后,突然放松,讓試錐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及粉煤灰凈漿中。到試錐停止下沉或釋放30s試錐時記錄試錐下沉深度。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.5min內完成。
用調整水量方法測定時,以試錐下沉深度(30±1)mm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。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(P),按水泥及粉煤灰質量的百分比計。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需另稱試樣,調整水量,重新試驗直至達到(30±1)mm為止。
用不變水量方法測定時,根據測得的試錐下沉深度S(mm)按式(1)(或儀器上對應標尺)計算得到標準稠度用水量(P)%。
P=33.4-0.185S(1)
當試錐下沉深度<13mm時應改用調整水量法測定。
(1)測定前的準備工作:每個試樣需成型兩個試件,每個雷氏夾需配備兩塊邊長或直徑80mm、厚度4mm~5mm的玻璃板,凡與水泥凈漿接觸的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。
(2)雷氏夾試件的成型: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,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標準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。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,另一只手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插搗3次,然后抹平,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,接著立即將試件移至濕氣養護箱內養護(24±2)h。
(3)沸煮: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,使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,不需中途添補試驗用水,同時又能保證在(30±5)min內升至沸騰。
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的距離(A),精確到0.5mm,接著將試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試件架上,指針朝上,然后在(30±5)min內加熱至沸并恒沸(180±5)min。
(4)結果判別:沸煮結束后,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熱水,打開箱蓋,待箱體冷卻至室溫,取出試件進行判別。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(C),準確至0.5mm。當兩個試件煮后增加距離(C-A)的平均值≤5.0mm時,即認為該粉煤灰安定性合格;當兩個試件(C-A)的平均值超過5.0mm時,應用同一樣品立即重做一次試驗,以復檢結果為準。
1.3 需水量比
水泥:GSB14-1510強度檢驗水泥標準樣。標準砂:符合GB/T17671-1999《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(ISO法》的規定0.5~1.0mm的中級砂。膠砂攪拌按照GB/T17671-1999的試驗方法進行操作。膠砂攪拌后按照GB/T2419-2005《水泥膠砂流動度試驗方法》測定流動度。
跳桌宜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水平的混凝土基座上,不宜安裝在操作臺臺面上或不用螺栓固定。
跳桌推桿應保持清潔,并稍涂潤滑油。圓盤與機架接觸面不應該有油。凸輪表面上涂油可減少操作的摩擦。
(1)定期檢查攪拌葉和攪拌鍋之間的間隙。間隙過大,不能保證樣品被充分攪拌;間隙過小,標準砂容易被攪碎,影響中級砂的粒徑。使用水量出現偏差。從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(2)跳桌在24h內未被使用,先空跳一周25次。
(3)用潮濕棉布擦拭跳桌臺面、試模內壁、搗棒以及膠砂接觸到的用具,將試模放在跳臺面中央并用潮濕棉布覆蓋。
(4)將拌好的膠砂分兩層迅速裝入試模,第一層裝至截錐圓模高度約2/3處,用小刀在相互垂直兩方向各劃5次,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5次,裝第二層膠砂,裝至高出截錐圓模約20mm,用小刀在相互垂直兩方向各劃5次,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0次,搗壓后膠砂應略高于試模。搗壓深度,第一層搗至膠砂高度的1/2,第二層搗實不超過已搗實底層表面。裝膠砂和搗壓時,用手扶穩試模,不要使其移動。
(5)搗壓完畢,取下模套,將小刀傾斜,從中間向邊緣分兩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錐圓模的膠砂,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膠砂。將截錐圓模垂直向上輕輕提起,立即開動跳桌,以每秒一次的頻率,在(25±1)s內完成25次跳動。
(6)流動度試驗,從膠砂加水開始到測量擴展直徑結束,應在6min內完成。
(7)測量流動度擴散直徑時要按跳桌臺面上的刻度線,找兩條相互垂直的線來測量。不能隨意地測量,并且不宜用鋼直尺直接測量。
2
結論
除了上述這些操作細節外,試驗室的儀器設備要定期檢定或校準,平時注意保養和維護,使它們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。試驗室及恒溫恒濕養護箱嚴格按國家標準規定的溫、濕度要求來控制。操作人員積極參加外部的學習和培訓,了解和掌握最新、有效的各類產品及檢測方法標準;并經常組織內部的比對和參加外部的比對。
Copyright © 2018 湖南銘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備案號:湘ICP備19001108號-1 營業執照查詢
技術支持:競網智贏